藍染節是每年三峽在炎夏暑期都會舉辦的饗宴活動,舊時傳統染布工藝曾在三峽城鎮中繁榮發熱,直到現今處於一種文化保留,一種懷舊思古的手作風情趣味
,也能結合現代藝術發展更多元的創意。


行至三峽歷史文物館,門前滿滿藍染小風車隨風肆意旋轉,一樓便是藍染各式精品展
,衣鞋帽包樣樣齊全,花樣各異,設計充滿濃濃手工與傳統布料質感。最經典的超長方巾與長圍巾,以藍染風格呈現的磅礡與飄逸,能氣勢凌人,也能清新可人。

藍染印象總是民俗風的、古色古香的,但透過藍染節再造文化,運用在時尚中別具風格化,還額外薰染出一種藝術氣息。

文物館正門左側的窄巷,布置著成排染缸,從染缸中竄出的染布,高高延伸懸掛著,進入藍染工坊內,販售著各式各樣的藍染藝術品,往服務台走去探頭探腦一番,服務人員有著明顯的原住民五官與膚色,便上前問我是否要體驗課程?接著提供幾個項目選擇,我選了初級班的小方巾後,跟著老師前往教室,教室中三三兩兩的學生,看著他們手上佈滿複雜的黑夾子的方巾,那是一種夾染。

紮綁   挑選好想做的圖案後,老師開始教我將方巾對折,約莫對上四五折,只見老師旋即用橡皮圈一圈圈纏繞好,便告完成。「咦?這樣就好了?」心中意外著,原本心生一幅拿著畫筆手繪的畫面,居然只以簡單迅速的捆綁與夾即可創作出各種圖案。

浸染   穿上圍裙,戴上手套,前往藍染場地,古色古香紅磚瓦屋前的小庭院,擺著幾甕古早染缸,彎著腰把方巾浸入染缸中的藍靛染液,一面手也不得閒地開開合合地握著,頭湊近染缸,伴隨染液攪拌其中,聞上那藍靛色的古早味道竟一時著迷不已,鼻一股勁地吸著,這大概是傳統植物染的一種香氣。

氧化   浸染時需三分鐘,第一次起水後並不明顯,接觸空氣進行氧化後,時間愈久方能顯現愈濃艷的藍彩,老師指導完後就放牛吃草,留著學員們在場地自己進行費時的氧化步驟,就這麼反覆三次,腰也痠的差不多,學員們在疑惑染出來的成效是否能成,接著另一位身著藍染服與頭巾的老師走進來看,說著「不用擔心,從以前到現在做藍染,從來沒有人失敗過,每一件作品都會成功!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!」